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和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追溯其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文理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建国初由省立教育学院、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和无锡国学专修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到目前为止,苏州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十一大学科门类,具有相当规模,基础较为雄厚,办学效益显著,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地方综合性大学。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25万多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日(奥)、著名蚕桑教育家郑辟疆、著名脑外科专家和医学教育家杜子威、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现任江苏省副省长张卫国、省政协副主席陆军;中共江苏省委原副书记顾浩、副省长吴锡军、江苏省政协原副主席童傅、周桑漪,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都是我校校友。
苏州大学1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含自设专业)、1个一级学科专业学位博士点、204个硕士点(含自设专业)以及10个专业学位硕士点,103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含6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中心,2个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拥有各类在校生约5万人,其中在校各类研究生12100多人,本、专科生24000多人,成人学历教育10000多人;教职工4100余人,其中院士4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4人,教授、副教授1300余人,一支力量比较雄厚,结构比较合理的师资队伍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苏州大学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在加强基础、拓宽口径、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的思想指导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年均有40名左右的学生获得国家级及以上奖项。学校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了应用性、开发性研究,科研工作取得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奖在内的省部级以上科研奖430多项。2006年度国家级科研项目达47项,科研经费总量超过1.49亿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数据表明,2007苏州大学论文SCI索引名列全国高校第33位。学校产学研结合步伐也不断加快,不少科研成果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苏州大学现有5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133.5万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图书馆馆藏图书400多万册,中外期刊2800余种;分析测试中心、服装中心、计算机网络中心等设备先进;拥有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苏州大学出版社。学校还编辑出版人文、理科、工科、医学4种版本学报及《国外丝绸》等学术刊物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交流。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学校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途径。苏州大学积极扩大开放,与日本、法国、韩国、新加坡、德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每年接收外国留学生、进修生1600余人来校学习汉语言文学和其他有关专业。
近年来,苏州大学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苏南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积极探索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有效途径,并以此作为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动力。目前,天堂学府--苏州大学正以前所未有的气魄与胆识,紧密围绕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这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
该校设有的二级学科重点学科:纺织工程、放射医学、内科学(血液病)、外科学(骨外)。 特色专业1:档案学:学校档案专业最先提出档案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档案学教学计划中已将信息技术课程增加到了4门。近年来,积极开展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的教学研究工作,在档案专业教学中不断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现代化的内容,并建有专供档案专业学生使用的计算机实验室。2001年,又专门成立了“档案数字化研究所”,首开全国档案高校之先河。特色专业2:法学:2003年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行政法、法理学研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现学院拥有宪法、行政法学博士点,有法理学、法律史学、宪法行政法学、国际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硕士点六个,并为法律硕士培养单位。特色专业3:汉语言文学:教学非常注重基础学科研究与实践的互相结合,分三个方向:文科基地、师范方向与文秘方向。学院会经常邀请名家前来讲学,并逐步形成了完整的讲座体系,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教学实习实行双向、多渠道的教学方式。不仅到实习单位实习,还会聘请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到大学讲坛进行面授身传。特色专业4:纺织工程:学科教学与研究主要特色是蚕丝生物工程,纺织系统工程与数字化纺织,蚕丝及丝绸新材料、新技术的开发等。经过不断的开拓创新,专业发展硕果累累,丝蛋白人工皮肤、丝绸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大豆蛋白纤维就是其中三项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成果。
以下是2019年该校对上海市的招生情况,可以直接点击专业名称了解详情。
以下是2018年该校对上海市的招生情况,可以直接点击专业名称了解详情。
以下是2017年该校对上海市的招生情况,可以直接点击专业名称了解详情。
1、录取批次:普通批2、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
我的提问内容:
免责声明:提问中请不要涉及个人隐私,若由此导致的任何个人资料泄露,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名将做匿名处理。 点击此处,获得无限次提问机会和24小时内的专业政策老师回复哦~
提交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