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校之一。学校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城市——上海。
学校创建于1951年10月,是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同济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的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华东师范大学曾与上海师范学院等四所院校合并,改名为上海师范大学。1978年,各校相继恢复,华东师范大学也于1980年7月恢复原校名。
学校现设有19个全日制学院、含45个系、63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哲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地理学、心理学五个专业是国家文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学校还设有研究生院、网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三个管理类学院和九个与社会合办学院、研究院。
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本专科以上学生超过10万多人。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规模25600人,其中本专科在校学生13500余人,硕士生6000多人,博士生1700多人,外国留学生2700多人。
华东师范大学一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统一,坚持教学与科研两个中心并重,形成了兼有教育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师范大学的新格局。
学校以培养高水平的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师资为己任,同时兼顾科学研究人员与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学校注重教学质量,培养的学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同时,学校努力发挥优势,承担国家、上海市或社会上的重要科研项目、咨询课题、培训任务和其他实际工作,积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国家与上海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务,获得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学校与境外约90所高校建立校际联系,开展学术交流。
学校现有教职工4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700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10人(含双聘),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9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长江学者6人,不少学者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盛誉。
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单位。有权审批博士生导师资格。学校已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
学校设立研究生院,现有1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物理学、地理学、生物学、系统科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二级学科点93个,另经国务院学位办同意在其中6个一级学科自主设置23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共有博士学位授予点11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70个,另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和工程硕士四个专业学位点;还设有14个博士后流动站(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物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化学、体育学、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校有2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教育学、地理学)、5个国家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1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中国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基础数学、光学、物理化学、人文地理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光谱学与波谱学、脑功能基因组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纳光电集成与先进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6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俄罗斯研究中心、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5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脑功能基因组学、绿色化学与化工过程绿色化、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重点实验室和分子治疗与新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8个研究(院)所和100多个跨学科的研究、实验、计算、测试中心。
学校现有中山北路校区和闵行新校区两个校区。
中山北路校区占地近1200亩,校舍面积近68万平方米,校园内绿树成荫、享有盛誉的丽娃河流淌其间,学校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花园学校之美誉。
闵行新校区地处闵行区东川路500号,毗邻上海交通大学和紫竹科学园区,规划用地2000多亩。2004年11月闵行新校区一期工程投入使用,现有8000多名学生已入住新校区,新校区完全建成后,将入住11000名本科生和6000名研究生。
学校图书馆藏书达366多万册。
1996年4月,学校顺利通过了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部门预审,1999年11月,国家计委正式批复华东师范大学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华东师范大学作为211工程项目院校。1997年4月,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决定对学校实行共建共管,以上海市为主的新的管理体制,并决定华东师大参与上海师范类结构调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已于1997年10月并入华东师大,上海教育学院、上海第二教育学院也于1998年同时并入。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重点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建设,在建设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华东师范大学未来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上海,面向全国,华东师范大学全校师生正以求实创造、与日俱进的精神品格,豪情满怀地朝着拥有若干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引领中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奋进。
该校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教育学、地理学(涵盖13个二级学科)。5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中国古代文学、基础数学、光学、生态学。 特色专业1:对外汉语:华东师范大学是我国最早设立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是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也是国务院侨办的华文教学基地,属国家级特色专业。教师均为国内外骨干,实力不可小觑。该专业由原中文系汉语文化分化出来,使得专业似乎兼具英语和中文汉语文化特点,学生毕业后也可从事“双重专业”:对外汉语教学、涉外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特色专业2:心理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国家级特色学科。在本科阶段设有两个专业:心理学专业(师范、非师范基地班)(学校大力鼓励学生理论研究,在学生科研、免试直升研究生等方面享有相关的人才培养倾斜政策)和应用心理学专业(非师范)。学生在学习掌握基础心理原理的同时,学校还安排了一些社会实践专业,让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相接轨,毕业后,有40%的学生考研,剩下的选择工作、心理咨询等。特色专业3: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作为国内首个招收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本科的学校,学校着力从房地产投资、开发、营销、评估、项目管理等方向把学生打造成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受到国家建设部、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建设银行上海分行、中房上海房地产开发总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特色专业4:教育科学院: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国内外有较高声誉。本科设有心理学(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心理学、教育技术(全国创建最早,文理交叉型学科)3个本科专业。特色专业5:软件学院:全国师范大学中唯一一所师范性软件学院,学校经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成立“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上海)基地”、“国家对日软件人才培训基地”,且与数十家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使得学生在未毕业,就得到实践锻炼,专业的就业率和签约薪水在学校均位首位。软件工程(设2个专业方向)在2008年还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以下是2019年该校对上海市的招生情况,可以直接点击专业名称了解详情。
以下是2018年该校对上海市的招生情况,可以直接点击专业名称了解详情。
以下是2017年该校对上海市的招生情况,可以直接点击专业名称了解详情。
1、录取批次:综评批,提前批,普通批2、专业录取规则:分数优先
对于院校,您还想了解更多吗?
我的提问内容:
免责声明:提问中请不要涉及个人隐私,若由此导致的任何个人资料泄露,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名将做匿名处理。 点击此处,获得无限次提问机会和24小时内的专业政策老师回复哦~
提交 取消